听说没?邯郸旺角广场举办的第五届“行酒令”大赛!这消息一出来,我那爱端着酒杯跟人“哥俩好啊”的二大爷,当场就把手里的茶壶当成酒杯,对着空气比划了个“五魁首”——合着这划拳的瘾,比酒瘾还难戒。 要说这划拳,可真是老祖宗传下来的“酒桌社交黑科技”。早在汉代就有苗头,到了唐宋,估计酒馆里天天上演“拳头版脱口秀”:一群人拍着桌子喊口令,手指头伸得比快板还快,输了的仰头干一杯,赢了的得意得能把筷子当指挥棒。那会儿没手机没微信,想让一桌人从“客气推让”变成“勾肩搭背”,全靠这几下拳头带节奏。
你还别不信,这划拳的魔力真不是盖的。过年家庭聚餐,三舅姥爷一伸手,刚考上大学的侄子立马从“叔叔阿姨好”的腼腆样,变成“姥爷这杯我陪您”的豁朗;朋友组局,俩刚加微信的陌生人,三局划下来,“你这出拳太贼了”的吐槽一出口,比发十句“哈哈哈”还能拉近距离。酒兴上来了,嗓门跟着拔高,“六六六啊”“八匹马啊”喊得震耳朵,输了的假装懊恼,赢了的偷着乐,桌上的菜没动多少,气氛早热得能煎鸡蛋——这哪是喝酒,分明是酒桌上的“欢乐斗地主”,还带真人音效的那种。
展开剩余58%不过话说回来,这手艺现在有点“过气”的意思。年轻人聚餐,手机屏幕亮得比酒杯还晃眼,碰杯靠“cheers表情包”,劝酒靠“你不喝就是不给我面子”的尴尬,划拳这活儿,快成“爷爷辈的社交密码”了。好在有人把它当宝贝,愣是给划拳评上了非物质文化遗产——你看,当年酒桌上的“闹着玩”,如今成了得好好保护的“老手艺”,说出去都带点“文化人喝酒”的傲娇。 至于划拳是不是全国通用?那可太“因地制宜”了。东北人划拳,喊出来带股子大碴子味儿的豪爽,“哥俩好啊,五魁首啊”能喊出二人转的调;南方有些地方讲究“文划”,手指头动得秀气,口令里还带点诗词典故,跟猜灯谜似的;咱邯郸划拳,我猜得带点“太行山脉的底气”,喊出来得有磁州窑瓷器那种厚重劲儿,输了酒仰头干的架势,都透着点赵文化的敞亮。
所以啊,邯郸旺角广场这第五届划枚大赛,哪是比谁酒量大?分明是给这老手艺办了场“线下粉丝见面会”。想想看,一群人围在那儿,拳头翻飞,口令震天,输了的乐呵呵喝酒,赢了的得意地捋袖子,旁边看客比选手还激动,比看球赛还热闹——这哪是比赛,就是让大家重新捡回酒桌上的“人间烟火气”。 要是你也会两手,或者想见识下“古代酒桌的社交天花板”,到时候去凑个热闹呗。说不定你隔壁桌那个喊“四季发财”最响的大爷,就是当年酒厂门口划遍无敌手的“拳王”呢。对了,你们那儿划拳有啥独门暗号?来评论区亮亮招,让我瞅瞅谁的家乡划拳最有“梗”!
发布于:河北省专业在线配资炒股查询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